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六龜地區客家社區工作坊(day2)


社區工作坊的第二天,是從龍肚國中的電腦教室開始。
為了讓社區媽媽們也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想像產業的雲端化,這次供做方特地安排生活電腦課程,教社區媽媽們如何上網、打字、搜尋資訊,甚至是可以上網查詢果菜價格。



看網頁以及果菜價格
媽媽們學著動手操作

認真上課。


講師先向大家說明簡單的操作。

一對一貼身教學。




媽媽們對於初次接觸的網路世界感到好奇,雖然在打字、瀏覽網頁方面都不太適應,但努力學習之下也頗有成果,甚至有些欲罷不能。
特別感謝龍肚國中的校長和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在假日特別還開放電腦教室讓我們借用,並充當網管人員,大家協力完成了媽媽們的電腦教學課程。


---------------------------------------------------下午課程

下午稍事休息之後,大家回到新威勸善堂。
下午的課程請到六龜山城花語美好生活促進會的樹玫瑰達人、大家暱稱"阿坤"的王坤煌大哥來擔任講師。

阿坤大哥在課程前準備了許多部影片、以及精彩的PPT、產業照片。為了不讓社區的老人家愛睏,阿坤大哥更是不費成本地帶來了六龜產業開發出來的伴手禮:龜王餅跟水果醋,來讓老人家一邊上課一邊吃吃喝喝。

阿坤大哥的幽默風趣讓社區媽媽們都笑開懷,又從阿坤大哥分享的案例裡面去讓大家想像自己社區的產業可以怎麼做行銷。

邀請講師王坤煌先生,分享在六龜推動文創產業的經驗。


社區媽媽專心聆聽。
婆婆媽媽們聽得津津有味。

阿坤大哥拿出山茶包裝跟大家分享
精彩的PPT分享
產業包裝是整個六龜區域發展的重點。

美濃愛鄉協進會研究員張卉君小姐為課程引言。

新威社區理事長鍾桃鳳先生為今天的課程做一個總結。



整天的課程就在大家又認真又愉快的情緒中告了一個段落。
最後由新威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鍾桃鳳先生,作為兩天整個社區工作坊的總結;鍾理事長也是新威山歌班的台柱之一;這次的工作坊,鍾理事長協同理事長夫人連袂出席。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六龜地區客家社區工作坊(day1)

 六龜地區客家社區工作坊

授課地點 : 新威勸善堂旁會議室、龍肚國中電腦教室
主辦單位 : 客家委員會、六龜區公所
承辦單位 : 高苑科技大學、美濃愛鄉協進會
協辦單位 : 社團法人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山城花語美好生活促進會、屏東縣高樹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
授課地點 : 新威勸善堂旁會議室、龍肚國中電腦教室



8/18()
8/19()
09:00
 
12:00
l   六龜區公所長官致詞(邀請六龜區長宋貴龍)
l   社區婦女經驗交流分享/新威社區發展協會&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
(邱孟羌總幹事&江嘉萍總幹事)
l   生活電腦@龍肚國中 / 高苑科技大學(講師:朱文松)
12:00
 
14:00

午餐、休息
14:00
 
17:00
l   社區力量/美濃愛鄉協進會
(邱靜慧總幹事)
l   產業加工示範:木瓜醋/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黃素鑾)
l   手工示範:鳳梨手抄紙/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陳日雀)
l   社區產業包裝、行銷提案 /山城花語美好生活促進會(六龜農業產銷班長王坤煌)















開幕,由邱孟羌總幹事開場介紹。

邱孟羌總幹事

本案計畫主持人謝育穎教授說明工作坊宗旨

第一堂課由屏東綠元氣產業發展協會總幹事江嘉萍小姐授課。

江總幹事以屏東高樹的案例來說明產業活化經營。

新威社區婦女正在簽到、作課程筆記。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由北而南,逐樟腦而居:訪問「永光行」掌櫃鍾照明

      相較於新威、新興、新寮三里單純而集中的客家人口,六龜區其餘十個里的客家族群分布,則顯得零散混雜。例如六龜、義寶、文武、中興等里的客家人,大多在日治時期(約西元1902年)從桃園、新竹、苗栗等地移入,一方面是原居地謀生不易,另一方面也因應六龜山區樟腦的開發和招募,而有大量機會可從事腦丁、擔腦夫、搬運苦力(搬運夫)等工作,他們擁有開發樟腦的相關工作經驗與資本,屬於一種專業性的移民,這是客家族群繼清代乾隆年間後的第二次大規模遷徙。

    

      這群由北部遷移而來的客家人,硬頸耐勞,在山區焗腦、挑柴不以為苦,更勤儉累積財富。待樟腦事業沒落之後,便利用這筆辛勤工作的存款落地生根:買土地、蓋房子、開店營生等,傳承至今,現在六龜里太平街上的大部分店家均為客家人所經營。若要從台灣樟腦產業來觀察客家人移動的路徑,六龜鍾家是一個適合參照的對象,其族人包含接手經營「永光行」雜貨店的鍾照明先生,以及六龜區調解委員會主席鍾享檸先生。


        
        「永光行」是一間具有歷史味道的雜貨店,掌櫃鍾照明先生對於兒時的遷徙過程仍記憶猶新,便娓娓道來這段往事。他的祖父原為新竹竹東的茶葉商人,將茶葉賣給日本人,後因事業有成而使日本人眼紅,便編派了「違法」的理由將其財產充公燒毀。其祖父的事業一蹶不振後,便帶著家人遷移到苗栗大湖,適逢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對於樟腦製成火藥的大量需求,遂投入焗腦工作;等到一至二年後當地樟腦開發殆盡,又沿著中央山脈,往南遷移到嘉義阿里山神木群附近,繼續焗腦工作,直至資源不再。之後便持續著兩年一遷的模式,從阿里山下達邦部落,再翻過一個山頭,抵達高雄桃源的「樟山」──因應樟腦業而興起的地名[1]     


屹立於六龜老街六十年的永光行。
四歲時和父母由北而南逐樟腦而居的鍾照明先生。

 


      那時鍾照明四歲,「被菜籃挑來的,老人家的棉被、鍋子等家庭用的東西,都是挑過來的,父親的朋友幫忙挑小孩。」他回憶起這段遷徙的情景,也感概父母逐樟腦而居的辛勞。就這樣一家人在山上工作和生活,鍾照明平日下山到六龜就讀公學校,假日才回山上,直到國民政府來台、樟腦需求不再,全家人才搬離、到六龜另謀出路,開起「永光行」雜貨店,一經營就是六十年。


鍾照明先生口述精彩的家族遷移史。

街屋形制的永光行店面狹長,從天花板、牆面到地板吊掛擺放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大小器物用品。



      除了家族歷史,我們也問了身為北客的照明阿爸,是否自覺和美濃客家人(南客)有何不同?他認為講話腔調不一樣之外,美濃人雖然內部比較團結,但相對來說也比較自私。一旁的伯母開玩笑的說,小心被揍喔!兩位健談爽朗的老人家為訪談過程帶來不少笑聲!



妙語如珠的伯母,還熱情地招待我們喝涼水!


        此外,我們也訪問了鍾照明的侄子鍾享檸,他拿出一份完整詳細的族譜,上頭密密麻麻都是家族日漸龐大的紀錄,眾多鍾家後代更開枝散葉到荖濃、旗山、梓官等地,傳承了祖先的經商頭腦,在各地一共經營七家便利商店。鍾氏家族的遷移和發展,具體而微地體現了當年客家族群逐樟腦而居,由北而南、胼手胝足的歷史。



訪問荖濃鍾享檸先生。

鍾享檸為鍾照明的姪子,對家族遷移史也瞭若指掌。

鍾家族譜完整詳實,是珍貴的傳家寶。

鍾享檸解說家族源流。







[1] 溫紹炳、葉茂榮,《台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散佈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2003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新寮在地「老」居民:訪問邱浩一先生

        新寮庄在開庄之時頗具規模,據當地耆老口述:新寮之新是相對於高樹的老寮而言,當時兩庄在隔壁,中間隔著陰溝,靠一座板橋即可來回通過;可惜在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荖濃溪氾濫,改道流經兩寮之間,並沖毀舊的新寮庄,當時居民多移往杉林、新庄等地,後來再由美濃、高樹等地遷入;新寮庄現有居民七百多人,以邱、黃、陳、鍾四姓為大姓。

4-13新寮百年古井
    


        為了考察新寮居民的家族遷移史,我們決定逐戶拜訪夥房、抄寫棟對以了解其歷史脈絡。幸運地,在一戶頗具規模的夥房前和族人邱浩一先生聊了起來,他引領我們進入廳下,並指著燈對「源通渭水千支香、書紹瓊山一脈香」驕傲地說著:「從『渭水』可以得知我們的遠祖是姜太公,他的第三個兒子姓邱」,此穆公後移居河南,這也是邱氏宗族堂號為「河南堂」的由來;且隨著歷史演變,邱氏族人為躲避戰禍或另謀發展,遂逐步南遷,從河南往廣東、福建等地移動,最後再到台灣、南洋及世界各地。
    


邱家堂號為忠實第,洗石子的牆柱雖有歲月痕跡,但仍可遙想當年風華絕代。

邱屋夥房的祠堂,牌位上刻有歷代祖先名字。



        現年七十歲的邱浩一曾親眼目睹祖墳裡的骨灰罈,因此推知祖先來台時間約在兩百至兩百三十年前,由十七世的集禮公帶領族人和錢財橫渡黑水溝,直接在新寮  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我們家族最有錢時養了一百多頭牛,在高樹、尾寮、竹子門、龍肚都有土地,我們會到這些地方收租。」邱家的顯赫從夥房建材即可看出:祖堂的木料是福州運來的杉木,水泥的結構體則是在民國二十二、三年就建造的。
    


        除了建築外觀的富麗堂皇之外,邱家也極為重視人心內部的禮樂教化,十九世展成公於清同治十年受封為「貢元」的匾額,至今仍高掛在祖堂橫樑上,左右兩側的棟對也明訓著後代子孫:說禮敦詩冀有光於前烈、立綱陳紀期丕振乎後昆;教子以義方愚則耕兮賢則獨、生財有大道勤於體而儉於家。
        

十九世展成公於同治十年獲頒的「貢元」匾額。
沿著邱屋夥房前的小徑漫步至百年古井,左一即為邱浩一先生。


  
        目前新寮被台28線開膛破肚而過,政府美其名為了發展和觀光而拓寬道路,致使湧向荖濃、寶來等溫泉勝地的車潮和人潮更為快速地呼嘯經過,還是甚少停留在這個開發最早、留存最多客家古風的聚落。然而不論是有形資產如古井、伯公、夥房等建築設施,或是無形資產如新年福、伯公生、祭河神等信仰習俗,在在都展示了客家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美感,值得我們深入了解和體會。